2012年,东莞正式拉开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在那之前,整个东莞的市场主体刚刚达到50万户的体量。之后,东莞市场主体保持高基数上的高增长态势——2017年12月东莞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大关;2022年4月15日,东莞市场主体的数量再次被刷新并超过了150万户。
150万户的市场主体是什么概念?这个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是最多的。从全省市场主体数量来看,东莞这150万户市场主体占比10%;从全国市场主体数量来看,东莞占比1%。
今后,东莞将深化“互联网+”全链应用,实现开办企业便利化的线上线下集成联动,推进“证照分离”和“一网通办”改革,通过准入、准营流程双优化、双提速,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难点堵点,着力培育和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互联网+”全链应用,打造市场准入便利化场景
市场主体发展是东莞营商环境优化的缩影。近年来,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拓展“互联网+”全链应用,实现线上线下集成联动、准入准营同步提速,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
目前,东莞已将企业开办流程中的商事登记、印章刻制、税务办理、社保登记、公积金办理融合为1个环节,只需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市场主体准入环节的提质增速离不开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东莞以全程网上办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窗口业务线上办、线上业务智能办,在全省率先实现事前业务咨询、事中商事登记、事后企业档案查询全程电子化闭环。
东莞上线了“市监咨询易”业务咨询微信小程序,将咨询窗口从办事大厅迁移到群众掌心,群众足不出户、无需通话即可获取业务咨询、资料获取、进度查询等智能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咨询业务便捷度。
东莞在全省率先引入人脸识别与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商事登记电子签名,解决银行数字证书不兼容问题,国内自然人和企业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即能顺利完成网上登记电子签名和办理商事登记,网上办事再无门槛。
东莞还上线了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群众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企业档案,并提供可防伪识别的线上查询打印服务。系统上线以来,查询量突破82万次,其中年查询量达55万次,是窗口一年查询量的18倍,解决了群众查档拥挤问题。
围绕“企业开办”一链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东莞持续发力,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全程网办为常态、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格局。
上线了东莞市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强化企业开办涉及的部门数据归集与共享,实现商事登记、税务、社保、公章、公积金、社保等业务“一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办理时间和流程大幅缩减,最快半天领取执照。
推出了“粤商通”手机端涉企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登录即可完成企业开办完整流程,全面拓展市场主体登记应用场景,大大降低了申请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聚焦疫情助企纾困,东莞创新推行窗口特色服务,通过政务服务事项“延期办”、保障企业运转顺畅“远程办”、防疫物资器械备案“加急办”等便利化举措,切实解决企业稳产保供实际困难,全力“保主体”“稳发展”。
准入、准营流程双优化、双提速
今年2月份,东莞出台了《东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实施方案》,明确直面市场主体需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深化“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等列入了2022年重点改革任务。
目前,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正会同有关部门,以优化涉企审批服务为“小切口”,大力推行“制度完善+流程再造”,持续推动“准入便利”向“准营提速”纵深发展,实现准入、准营流程双优化、双提速。
东莞积极推进“证照分离”“一照通行”改革,印发《东莞市贯彻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东莞市推进“一照通行”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试点“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新模式,搭建市“一照通行”系统,实现多个证照“一次申办、一表申请、一键分办、一码展示”。
东莞探索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印发《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实施方案》,从企业开办、经营许可、变更备案以及市场退出等角度,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经营涉及的证照审批服务进行优化,推进跨部门业务办理流程加快融合,推动涉企证照“一站式”联动办理,全方位提升办事效能,有效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于今年3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制定出台的首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在我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登记管理作出统一规定,建立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准入制度。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目前正紧紧围绕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全程网办、全市通办等便利化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证照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同时,根据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优势,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