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企业在国内竞争中获得了多大的领先优势,要想在未来具备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的能力,许多企业仍有必要专注于收入和盈利增长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和中国经济一样,中国企业近年来业务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但是,在一连串高增长的背后,我们不禁质疑,这些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是否真的具备竞争潜力,他们目前的绩效是否能够持续?
日前,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的“2007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表明,不管企业在国内竞争中获得了多大的领先优势,要想在未来具备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的能力,许多企业仍有必要专注于收入和盈利增长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据介绍,此次研究是埃森哲首次在单一国家进行卓越绩效企业研究的成果,涵盖了中国13个行业的近200家上市公司。
追求卓越绩效三误区
埃森哲将“卓越绩效企业”定义为:能有效地平衡当前需求和未来机遇;在收入、利润增长和股东回报方面持续超越竞争对手,并能在历经了时间、业务周期、行业分化和领导层更替等考验后持续保持绝对优势。
埃森哲此次研究发现,人们认识的3个误区妨碍了许多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带领企业追求卓越的绩效。
第一,中国企业高管几乎一致认为,他们企业成就卓越绩效的能力取决于某些特定的行业因素或公司目前在行业内的排名。但是本次研究发现,我们所观察的众多行业中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并非凤毛麟角。即便在那些市场高度分散、竞争激烈和股东回报相对较低而缺乏吸引力的行业,情况也是如此。
第二,许多人认为在每个行业只有一到两家成功的企业能成就卓越绩效。由于国内的许多行业正在经历整合,所以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更是不在少数。然而,这一观点缺乏事实依据。在所考察的各个行业中,埃森哲则发现大约有2/3的行业存在至少两家卓越绩效企业,在大约1/3的行业中可以找到至少3家这样的企业,另有两个行业竟各自拥有4家卓越绩效企业。
第三,在一个行业中已经确立稳固地位的企业更有希望实现卓越绩效。很多中国公司放弃追求卓越绩效,原因是认为行业内别的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法撼动的强势地位。但是,我们的研究则发现,就实现卓越绩效而言,无论是新兴的企业还是历史相对较长的企业其能力均不是与生俱来的。
卓越绩效企业拥有五大共性
埃森哲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表明,最为成功的中国企业善于将全球最佳实践与富有特色的本地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比本土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业绩,并成就全球竞争力和更高水平的绩效。
而依据埃森哲的三大卓越绩效基石的理论来看,中国卓越绩效企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们能够将全球最佳实践与独特的中国方法融会贯通。而埃森哲的三大卓越绩效基石理论是指:市场聚焦和定位;独特能力,即一个企业创建和利用其能力的独特方法以及绩效底蕴,亦指企业根本的文化特性和理念。
埃森哲研究发现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有诸多相同的特点,尤其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重视股东价值的创造并在制订战略时视股东回报为第一要务。第二,能同时管理多种不同期限的业务目标。第三,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配置资金。第四,理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中国的顶尖企业正在为提高它们现有员工的素质做大量的投资,利用它们对本地雇员需求的理解来确保能留住员工并发挥他们的集体知识和技能。第五,将技术作为战略性资产以及创新、新价值创造、卓越的运作和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来使用。
不仅如此,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还具备一些中国企业的独特特点,其中包括:在市场聚集和定位方面采取建立网络的方式,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和国际性企业建立关系,它们将自己的业务扎根于想要进入的本地市场;快速地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并应对诸如监管环境的变化、产品遭到竞争对手的模仿等外部因素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冲击。
企业盈利增速落后国际同行
此次研究还对2001年至2005年间中国企业和它们的全球同行的绩效进行了直接比较。虽然中国企业在此期间取得了更快的收入增长速度,但在创造盈利性增长方面———即投资资本回报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之差,它们仍然落后于国际同行。数据显示,中国的领先企业在此期间的平均盈利水平为2%,只相当于世界级领先企业的一半;同时,此次研究涵盖的全部中国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为-5%,而国际企业则为2%。
研究还显示,在走向国际的征途中,中国企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不单是相对缺乏国际经验这一项。但是,和西方以及日韩等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发展的“时间压缩”特性使得中国企业具备了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独特能力和技巧。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虽然无法指望轻易获得世界市场,但是它们能够利用这些优势在其他市场取得胜利,尤其是在别的新兴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往往表现出与中国市场相似的波动性。由于历练已久,中国企业在本国市场已经获取了成功应对市场波动的经验。